2019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时指出,2019年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是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1919年到1920年间,一批批经受了“五四”运动洗礼的学子先后20批1900多人,奔向法兰西,赴法勤工俭学,为日后中国的各个领域造就了一批栋梁之材,其中就有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百年前的勤工俭学,是一场点燃理想的信念之旅,也是一场文明交流的互鉴之旅。同期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也在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百年后的今天,在这片留法勤工俭学的发源地法国,写下这些文字,感慨万千。
出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工薪阶层家庭的我,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以及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建立的第一所中学,石家庄一中,并接受了系统扎实的基础教育。高中毕业后,来到法国,在巴黎萨克雷大学读书。硕士毕业后,就职于法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从2007年来到法国算起,至今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
十八岁时,做大学老师的爸爸和做医生的妈妈为我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到法国留学。留学法国,像对待所有留法学生一样,这个众人口中充满浪漫和风情的国度用毫不意外的方式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法语,这种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在现实生活里是老师同学口中似乎永远无法理解的一连串陌生单词。对于初来乍到、法语仅仅能做简单交流的我而言,多数课程如同天书般艰涩难懂。
同样不知如何作答的还有那些以“你们中国人”开头的问题。法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像许多其他国家和种族的人一样,中国人在这里被自然而然地归并成统一群体,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冠以“中国人”的名号。一个国家的存在感,从课本和新闻上的爱国教育变成了现实生活里的切实感受,在这些金发碧眼的法国人中间,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认识到我是中国人。与“王珂怎么这么差”比起来,更难以接受的是“中国人怎么这么差”——我是一个个体,然而我代表的却是我的国家,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发展并正在走向富强的国家。十九岁这一年,在异国他乡,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认识到现实的骨感,也第一次感受到祖国这个名字赋予留学生的真实含义。
除了语言,在法国实习是留学生面临的另一项困难。我的专业是财务审计,在法国本科、研究生阶段,学校每一年都要求学生自行寻找企业实习。读本科的时候,法国公司还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的公司也不多。第一次在法国找实习,我捧着一本黄页,将大巴黎地区会计事务所的电话打了个遍,逐一询问是否需要实习生。几百多通电话里,我听到了各式各样的回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握住了其中一个机会,成功找到了一份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工作。因为我想证明,作为中国留学生,即使有语言障碍,只要我秉持“坚持下来”这个信念,我也不比任何人差。
因为老板的认可,实习结束时,我与事务所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学徒制合同”。这个合同,使我摆脱了在麦当劳兼职的辛苦,体会到了用“知识”负担自己学习和生活开销的快乐!再后来到研究生阶段,我顺利地与一家上市公司集团财务部签署了为期两年的学徒合同。硕士毕业,由于有了之前学徒经验,我找到毕马威做财务咨询的工作。经过层层面试最终接到录取通知那一刻,我心中感慨万千。有祖国和父母作为坚强的后盾,外加自己的分外努力,我可以做到,中国人可以做到。
在毕马威,我被外派到法国最大零售银行投行的集团财务部做劳务派遣员工。作为一个刚入职就被派到客户单位的新职员,做好每一个项目对于我来说依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三年来,集团财务部的每一个部门都被我轮了一个遍,同时我还负责与亚洲区域的财务团队沟通;从客户眼里腼腆、不爱说话的王珂,变成了可以和客户无障碍交流、谈笑风生现在的我。工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逐渐的也发现这些同事们也很想了解中国,有的学过一两年中文、有的正在练太极拳、有的会关注中国的新闻国际时事。逐渐的他们会和我谈一些很敏感、深入的问题;无论怎样,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来者不拒”,因为我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
习主席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的路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只有走稳,走实,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留学及工作以后,我本着多走、多看、多长见识、学好本领的宗旨,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还参加了一些留法学生学者的社团活动,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老师和留学前辈,也使自己的能力在各方面得到了提升。
2013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面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确立人类文明走向的新航标。几年来,习主席在多个场合深入阐述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主张。2014年在全法学联担任主席期间,我有幸参加了欢迎习主席访问法国的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耳聆听了习主席的主旨讲演。习主席在演讲中对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论断,让我叹服,也让我反思。
我的家乡在河北,在法国期间我也时刻关注着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2018年,本着尽量多地为家乡做贡献的想法,我在法国协助组织了河北省外国专家局代表团访问法国的活动。2019年,通过我的前期协调和联系,通过教育部“春晖计划”,旅法华人华侨专家学者访学河北省重点高校如期成行。专家学者代表团所有团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院士一名,教授、主任研究员数人,访问期间专家们均在所交流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也同样在这一年我有幸成为了河北省侨联第三届青年委员会委员,这是我的一个新起点,我会借助这个平台为家乡发展再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十五年前,我在戴高乐机场仰望这片属于法国的蓝天,心中有激动、欣喜,也有面对未知的忐忑和不安。面对未来的路,我深知,未来路还很远,无论是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我的祖国。这些年在法国的经历,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华侨。作为一个在海外的新侨,我谨记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我的初心,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是我的使命。这些话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语言,更是装在心里的担当。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从未失去。
作者简介:
王珂:毕马威(法国)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经理,河北省侨联第三届青年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