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HeBei Provincial Federation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微信

投稿

中国侨联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二等奖获得者侯志勇:技术精湛 贡献突出
日期:2022-09-26 来源: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A- A+

  一、个人简介

  侯志勇,199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参加骨科临床工作,2007年获博士学位。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做骨科基础博士后研究;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在美国Geisinger Medical Center 做Orthropaedic Fellow。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该同志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河北医科大学骨科创新团队负责人,河北省高端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高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一层次人选等称号,其所在张英泽院士骨科创新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该同志担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骨科创伤协会OTA国际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常务委员。受聘为《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等多家杂志的副主编、客座主编及审稿专家。

  二、学术成就

  该同志在骨科临床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以第一专利权人获已授权国家专利16项。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收录文章52篇,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并参编、参译多部著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建立骨盆、髋臼骨折精准微创治疗体系。①首创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理念并建立精准治疗体系。②首创椎弓根轴位像辅助骶髂螺钉置入手术方法。③首创将腰小肌止点作为Stoppa入路髋臼外置钉的解剖标志,率先发现骨盆侧位像可对髋臼螺钉的位置进行精准评估。④研发符合国人解剖的髋臼方形区接骨板。成果发表在JBJS、《Orthopedics》等国内外顶级骨科期刊,共计SCI 34篇、中文28篇。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2020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

  2、参与开展中国骨折及相关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首次完成中国居民骨折及相关并发症的流调,共采集数据102.9万份,建立世界最大样本量骨折及相关并发症数据库。共发表SCI 12篇、中华系列8篇,出版专著3部,总引用431次,他引342次。获授权专利10项。35处数据收入本科规划教材《外科学》第8版和长学制《外科学》第3版。获2020年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第1)。

  3、老年髋部骨折诊治新技术的创新研究。①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股骨颈Garden I型骨折不存在;②首次提出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③针对髋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系列研究,提出治疗原则;④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危险因素大样本系列研究。研究发表在《Aging-US》、《Bone》、《J Trauma》等老年病学及创伤骨科顶级杂志。获2014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

  4、发现并提出“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疗策略。国内外首次发现一种特殊的、有规律性的骨折类型“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阐明损伤机制,制定分型标准、诊疗原则。成果写入《外科学》第8版、美国《曼氏足踝外科学》第9版及国际著名骨科教材《Rockwood and Green’s Fractures in Adults》。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

  5、参与创建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针对四肢长管状骨及跟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进行系列研究。成果收入多部中美教科书,提高了骨科微创治疗的整体水平。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2)。

  三、突出贡献

  (一)获得多项研究成果转化并创造社会及经济效益。

  1、建立骨盆、髋臼骨折精准微创治疗体系,该系列成果在国内外会议53次推广,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等15家单位应用,提高了骨科医师对髋臼骨折精准诊疗的认识;促进企业研发和物流成本,并降低因手术并发症带来的不必要医疗资源浪费及医患纠纷,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2、参与开展中国骨折及相关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填补我国骨折大数据领域的空白,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国家层面的防治政策。参加66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推广该成果,有助于医生对各种骨折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促进了企业研发、节约了生产和物流成本,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参与创建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针对四肢长管状骨及跟骨骨折微创治疗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对微创复位固定技术进行系列研究。极大提高了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复位率,降低了跟骨骨折切口感染率。该系列成果取得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解决了困扰骨科医生多年的关键难题,写入国家规划教材本科,提高了骨科微创治疗的整体水平。

  4、发现并提出“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疗策略。制定该骨折的分型标准、诊断程序及治疗原则。此研究成果在全国各级医院广泛应用,每年使4.2万例后踝骨折避免漏治,极大地降低了后踝骨折的漏诊率,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述研究成果提高了骨科的整体治疗水平,有利于社会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等社会关注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担任国内外多项学术职务,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学术活动,着力推进骨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同时注重为中青年医师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

  1、为国内外骨科期刊组织多期学术专刊:担任 SCI 收录杂志《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客座主编,并成功组稿两期特刊“Fragility Fractures in Orthopaedics: An Update”与“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担任《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客座主编为杂志组稿特刊“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同时,为国内《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华创伤杂志》分别组织骨盆、髋臼骨折诊疗特刊各一期。组织国内外骨科专家针对临床难点、热点开展学术讨论,共将数十篇学术成果以论文方式在国内外骨科期刊公开发表,使临床诊疗的前沿观点迅速传播推广。

  2、成功举办多期学术论坛及微创治疗学习班,促进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的推广。2019 年 12 月,作为承办单位负责人及执行主席,成功举办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外固定学组联合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华夏骨盆髋臼损伤论坛。作为大会主席及主讲师,2019年成功举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骨盆髋臼损伤诊疗专项能力培训项目:骨盆髋臼骨折诊治技术学习班(石家庄站),授课基层医师并答疑解惑。

  3、积极参加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提出原创观点,发出中国声音。在2016年AO 创伤亚太区学术会议上发言,并获大会最高奖“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此奖项每年共设两人,作为唯一的中国人首次在该会议获此殊荣,并获得 AO 基金会支持的国外参观学习的 fellowship 机会。2017年7月赴美国休斯敦医学中心UTMB访问,并进行骨盆髋臼骨折方面讲学,得到了广泛好评。8月赴墨西哥蒙特雷市医学中心访问,手术演示及学术讲座。

  4、推动学组改进,策划组织中青年医师论坛,为青年医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1)作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 年 3月9日-10日在石家庄成功举办了“中华医学会第一届骨科青年医师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各学组成立大会”,来自大陆及港澳地区的近 600 位中青年骨科精英参加了本次论坛。进一步改革扩大青委会,将青委会下分为11个青年学组,搭建青年医师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2019年3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年医师论坛。

  (2)在2017至2019三届COA学术大会中,连续三次成功主持举办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评比及中青年医师论坛,进一步促进基层骨科中青年医师的学术交流,激励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国骨科发展注入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