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HeBei Provincial Federation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微信

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 专题库
中国侨联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二等奖获得者高发明:教书育人 孜孜不倦
日期:2022-09-26 来源: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A- A+

  高发明,男,1966年5月出生于河北万全,汉族,工学博士,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教授职称。 

  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委员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物理学会穆斯堡尔谱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高等学校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化工制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誉称号,2013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3年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誉称号,2015年获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2014年获河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2012年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获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2004年获河北优秀青年(省政府记二等功)荣誉称号,2012年获秦皇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高发明同志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确保课堂始终成为落实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在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发明老师是科研工作的带头人,在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中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身为学者,高发明老师始终关注着国内外化学化工研究领域的发最新动态,努力拓宽自己研究内容的领域,并大胆设想、不断探索新方法。身为教师,他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现的过程,对待学生和年轻教师,他总是身体力行,尽己所能地给予指导。在高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仅学习知识,更学习到严谨、崇高和对真理的执著。在课外,他的弟子们更从他身上吸取着做人和做学问的养料。

  在教学工作中,高发明同志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先后担任本科生材料化学等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让同学们学得更好,学得更多,在他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研究,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一门,省级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课程一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0 人、硕士研究生48人。毕业博士缑慧阳申请成功德国洪堡奖学金,2015年成功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在材料化学制备技术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积极开展博士后培养工作,博士后10余人,其中1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成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人成为河北省杰青人选,2人成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申请到国家博士后特别基金资助项目。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高发明同志还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高校教师,他认为为自己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是责无旁贷的。另外,只有提高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高发明同志从1990年便开始从事晶体化学键理论研究和功能材料设计及合成方面的工作,他的博士论文《复杂晶体化学键介电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实现河北省该奖项零的突破,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表彰。

  他先后承担过多项科研任务,主要从事化学键理论和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获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 发表SCI 收录论文26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3)、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2)、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4) 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等。

  高老师认为:“科研就是这样,付出了不一定有结果,但不付出就肯定没有收获。”所以,大量付出和努力坚持是高老师潜心科研时最朴素的信仰,也最终为他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2003年,高发明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共价晶体的硬度》发表在美国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美国《物理评论焦点》又对此作了专题评论和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Gerbrand Ceder教授和著名法国科学家Julien Haines教授给予高度评价,称“这篇论文提供了预测材料硬度的有力工具和有用技术”。

  在探求新型超硬材料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对硬度的概念认识一般停留在宏观物理量的理解上,对物质的微观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高发明老师试图从对物质的微观探究上取得突破点,通过把化学键理论和材料硬度研究相结合,得出预测材料硬度的方法。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未能突破瓶颈。一个周末,高老师在家休息,但脑子里仍然不停地琢磨着自己的研究课题。突然,他脑子里灵光一现,想到物质的微观领域内,组成物质表面的化学键排列的密度越大,每个化学键强度越大,硬度就会越大。就此提出“晶体的硬度决定于单位面积上所有化学键的强度”的论断。一个共价键的断裂必然伴随着一对成键电子从成键轨道向反键轨道的跃迁,因而键的强度可以用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的能量差表证。

  很快,高发明老师的论文《共价晶体的硬度》正式发表,该文利用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从电子水平上建立了共价晶体硬度的微观理论,并且能够准确预测其硬度。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预测超硬材料的硬度成为可能。如今这篇论文已被引用900余次,成为硬度预测领域的开创性文献。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高发明老师的其他代表性工作还有:

  高长径比超细铂纳米线电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我们发明了一种基于生物蛋白分子诱导控制合成超细铂纳米线的新方法。利用胰岛素纤维的线性结构以及特定活性基团诱导合成直径仅为1.8nm,长径比大于10000 的超细,超长铂纳米线。合成如此高长径比的超细铂纳米线国际上尚属首例。经测定,制备的铂纳米线对甲醇氧化反应的单位面积催化活性相比于市售的铂碳催化剂提高了18%。该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高体积比电容材料的制备技术:发明了一种氮、氟共掺制备低比表面积(1.4m2/g)、高堆积密度和体积比容量的碳微球电极材料的方法。该合成的亮点在于利用氮掺杂产生赝电容来提高电容量,利用氟掺杂来增强电子导电性,基于氮、氟共掺的协同效应,来改善材料的电子给体/受体特性,从而使得制备的碳微球呈现出极高的体积比容量,达到521F/cm3,远超其它碳基材料。同时,制得的碳微球在5A/g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循环充放电10000次,其电容量几乎没有损失,展示出极高的稳定性。这一工作为设计新型高效的高体积比容量电极提供了新思路。如此性能优良的电极材料有望在紧凑型储能装置的开发中发挥重要应用。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相关工作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纳米效应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量子尺寸效应的化学键理论,克服了有效质量经验理论在10nm 以下计算不准确的缺点,计算方法简便,已应用于纳米晶、纳米线、纳米核壳结构的计算,解释了实验现象并预测出新的纳米现象。

  高发明教授注重学研产的结合,其中与宝钢等企业合作完成的高等级镀层带钢的涂镀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获得2011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他始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尊重前辈,虚心学习;团结同志,主动帮助;关爱学生,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