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每天工作之余,他一定要去游一次泳。一天下午,天气闷热,毛泽东看了一会儿文件,感到有些困倦。他伸了个懒腰,对警卫说:“走,游泳去!”警卫说:“主席,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毛泽东笑了笑:“有风雨更好,更适合在大海中游泳!”走到海边时突然狂风大作,浪涛翻涌,紧接着是大雨倾盆。面对呼啸翻腾的大海和暴雨劈头盖脸地打来,喜好游泳的毛主席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在大海中游泳,毛泽东体会到与风浪搏击的乐趣,有着自己的人生感悟。据李敏回忆,1954年夏天,她和李讷在学校放暑假后,由江青带着提前来到北戴河。几天以后,还没见到说好要来的毛泽东,李敏、李讷遂给爸爸写了封信,催他快来。7月23日,不仅盼来了爸爸的来信,还有爸爸亲手用毛笔抄写的曹操的《观沧海》。因此,在北戴河这段日子,李敏、李讷就多了一项学习《观沧海》的作业。
毛泽东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李敏、李讷,我亲爱的女儿:你们的来信都收到了,很喜欢。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我好,勿念。亲你们!
爸爸
1954年7月23日
毛泽东所说的“碣石诗”就是以“东临碣石”开篇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北戴河)时写的。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师出征幽燕辽海的塞外之地乌桓,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改道经徐无山,出卢龙塞,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在八月的大战中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北戴河)一带写出《步出夏门行》组诗:《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首。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观沧海》这首诗是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观沧海》这首描写幽燕古碣石之地(北戴河)的山水旅游诗,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 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 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 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成为中国山水旅游诗的开山之作。
毛泽东在北戴河期间,经常在海里畅游数小时,然后就在沙滩上散步,边走边吟起了曹操的《观沧海》。主席身边陪同的保健医生徐涛问:这是谁的诗?主席告诉他是曹操的。徐涛很惊讶,说曹操只是个白脸奸臣,会做出那么好的诗?毛主席就耐心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毛泽东在北戴河曾多次谈起《观沧海》。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有些日子,毛泽东无论是在海边散步还是工作疲惫出门观海,常常低声吟诵这首《观沧海》。他还找过地图进行查证,说曹操“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写出《观沧海》”“曹操是来过这里的”。
1954年,新中国成立近五年。在这五年中,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除西藏外的大陆范围内胜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打倒了地主阶级,消灭了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在这五年中,为巩固人民政权而大张旗鼓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以及“三反”、“五反”运动也取得了伟大胜利,而历时三年一个月的朝鲜战争,也以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和美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失败而告结束。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彻底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此时,全国人民正以空前高涨的热情和革命干劲进行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展着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举国上下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热气腾腾的昌盛景象。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毛主席领导和参加起草的第一部治国大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已在北戴河完成定稿。
面对大好的形势,毛泽东心情舒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就要到来了,我们到有潮水的地方去。1954年夏天,他来到了1700多年前曹操观海赋诗的碣石(北戴河),也许是受到曹操诗歌的影响,抑或是浩瀚沧海引发了毛泽东的诗情,毛泽东在北戴河酝酿并创作了气势雄伟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作正表现了此时的毛泽东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豪情与信心。并开始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