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基层建设部在会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侨联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取得显著进展。2023年,基层建设部在中国侨联举办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交流活动”中做典型发言。2024年,万立骏主席对《坚持“五个结合”推进基层侨联组织提质培优》报告作肯定性批示。
一、以“应建尽建”任务为契机,侨联组织覆盖面明显扩大
五年来,基层建设部按照中国侨联“5年内,应建尽建,应覆盖尽覆盖”任务要求,立足河北省侨情实际,全力推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县区侨联组织由原来的44个发展到165个,覆盖了全省97%的县(市、区),并建有高校侨联13个,中学侨联1个,其他类型侨联组织6个。“侨联之家”建设,也由最初的28个发展到240个。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河北省侨联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导。结合我省实际,连续开展“基层侨联组织能力提升年活动”、提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二三三”工作思路、组织“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攻坚行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提质培优行动”,为推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加强协同发力。用好侨联内部组织网络,注重发挥侨联各级委员作用,开展《十届委员会委员包片》活动,建立委员联系侨界群众制度,充分调动各级侨联委员参与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积极性,由侨联委员直接推动多个县区侨联组织建设成立,辅助推动部分区侨联落实了人员编制。用好侨联外部工作网络,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作,协调省委教育工委联合行文,摸清高校侨情底数,推动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成立侨联;联系对接河北省直工委,对省直和中直驻冀各单位侨务资源摸底,为成立省直侨联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系统推进。紧密结合“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攻坚行动”,采取“深入县区走访调研,建立攻坚行动清单,着力发挥侨联委员作用、发挥组织活力,切实加强工作分类指导”的“一访一定两发挥一加强”工作举措,层层传导组织建设工作压力,形成了“省有目标、市有计划、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推进体系,让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开展“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提质培优行动”,选取45个有一定基础的基层侨联组织、“侨胞之家”,从组织架构、队伍建设、组织活力、阵地枢纽进行规范化建设,坚持“五个结合”精准指导,推动21个县区实现由侨联工作覆盖向侨联组织覆盖的跃升,增加工作人员专职14名、兼职113名、志愿者224名,省市两级培训人员515名。
二、以“侨胞之家”建设为抓手,侨联组织活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基层建设部锚定基层侨联组织作用发挥,积极实施基层侨联组织活力提升工程。
一是建强工作阵地。积极探索创新“侨胞之家”一线工作阵地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按照“四个规范化”的总体目标,坚持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推动基层侨联组织规范化、特色化建设,形成了“融合建、拓展联、灵活用”的“侨胞之家”建管模式,涌现出以“资源惠侨”“以展引侨”“服务暖侨”“语言联侨”“联智聚侨”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侨胞之家”,形成社区、企业、园区、高校等不同的主题特色建设模式。全省6个侨胞之家先后被评为“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
二是擦亮活动品牌。设立“冀侨讲堂”工作品牌,指导各地侨联组织紧密结合侨界思想引领、紧密结合发展大局、紧密结合优秀文化传播、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围绕“老侨讲史”“新侨论剑”“传经送宝”“文化漫谈”四个板块,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宣讲活动,累计开展“冀侨讲堂”活动150余期,惠及侨界群众7万余人次,开展的“新侨谈创业”主题评选活动受到侨界群众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提升了“冀侨讲堂”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侨界团结“同心圆”的半径画得更大、圈层织得更密。
三是整合侨界资源。夯实“侨胞之家”阵地,积极促成“侨心书苑”项目走进“侨胞之家”,向6个示范点一次性配套书籍1800册。坚持专项经费向示范点倾斜,向中国侨联申请国内侨务专项经费55万元,用于53个重点培育的“侨胞之家”建设,推动各市开展侨胞之家提质培优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侨”文化活动,进一步把侨界群众组织起来,把“侨胞之家”活跃起来。
四是办好贴心实事。瞄准侨界群众关心关注的急事、难事,发挥侨联组织在助医、助困和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围绕“助医”,开展“侨界医疗队下基层”活动,深入偏远地区为归侨侨眷进行健康义诊、医疗咨询;开展“健康新疆行”活动,组建医疗队为巴州2000余名各族群众送去医疗服务;推进“侨爱心·乡村学生眼视光工程”,为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6000余人次。围绕“助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争取省财政资金和中国侨联专项慰问款,走访慰问贫困归侨侨眷50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近300万元;组织困难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为归侨侨眷及困难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归侨侨眷就业创业。围绕急难险重任务,积极主动作为,我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争取中国侨联专项救灾资金20万元,为保定市32户受洪涝灾害归侨侨眷提供帮扶救助。
三、以健全工作机制为依托,侨联组织执行力得到巩固加强
五年来,基层建设部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和检查督导相结合,推动基层侨联组织任务目标落地落实。
一是坚持党建带侨建。制发《河北省侨联关于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指导意见》,要求基层侨联组织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和增强侨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党建带侨建,侨建促党建”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部分市侨联建立县区侨联工作党建联系人制度,具体负责基层侨联和“侨胞之家”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党建活动;部分市侨联采取设立联合党支部、分管领导兼任支部书记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了新建县区侨联组织多为体制外人士兼职的问题,让基层侨联组织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突出了“侨联机关是政治机关,侨联组织是政治组织”的主体定位。
二是深入推进两项机制。深入推进“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延伸工作链条和手臂,提升基层侨联组织凝聚力。与14所省属大学沟通联系,成立“河北省高校侨联联盟”,进一步拓宽联系服务新侨人才渠道,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需求、高校的人才需求、新侨的发展需求相对接,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侨胞。推动高校侨联联盟与新侨创新创业联盟建立合作机制,组织“校企侨”活动、对接洽谈活动,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三是强化基层责任落实。开展常态化调研活动,落实每年省、市两级侨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对各市、各县区走访调研一遍的工作机制和市级侨联主席负责制,指导各市侨联深入县区落实调研督导责任,传导压力、激发动力。通过侨联委员会委员和机关部室对口帮建、委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深入机关、“侨胞之家”、侨界群众,基本实现工作指导到一线,准确掌握基层侨联组织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以干部能力提升为目标,侨联组织的创造力得到拓展
五年来,基层建设部围绕政治素质过硬、理论素质增强、能力素质提高、道德素质提升、廉政素质强化目标,努力培养侨务工作“实干家”和侨界群众“贴心人”。
一是抓干部能力提升。重视基层侨联干部培训,坚持中国侨联、省侨联、市侨联三级培训资源互补,指导各市侨联组织采取专题讲授、经验交流、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基层侨联成立的紧迫性、提质培优专项行动等开展培训,谋划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让基层侨联干部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肩负起新时代侨联事业创新发展的职责和使命。
二是抓骨干队伍建设。掌握基层侨联组织中“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侨联工作者、志愿者,建立基层侨联组织负责人、“侨胞之家”负责人数据库,使基层侨联组织健康发展、后继有人、长期延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决听从党中央、省委号令,坚决落实会党组工作要求。
三是抓典型标杆树立。结合第十一次全国侨代会表彰契机,把优秀的基层侨联组织、优秀归侨侨眷、优秀基层侨联工作者选树出来,全省共4个先进组织、31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设立《基层侨联工作快讯》,及时推送基层侨联组织建设进展及先进工作经验;在《河北省侨联》期刊上开设“基层侨联干部风采”专栏,宣传褒扬基层侨联工作者、志愿者,树起侨联干部身边的榜样和标杆,在全省侨联系统营造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基层侨联组织工作水平提升。